课程介绍

一、课程内容的简介 编组站的主要任务就是货物列车的解体和编组。为保证改编能力,编组站均设有驼峰调车设备。编组站的不同类型和车场的配置,决定着编组站的作业过程和作业效率。 为保证驼峰调车场的作业安全,在驼峰场得头部咽喉区内装设信号设备,用来实现需要的联锁关系,一保证头部咽喉区内部调车作业的安全。驼峰调车场得主要基础设备有驼峰信号基础设备、调速设备及测量设备。 驼峰溜放进路控制系统是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为溜放车组自动准备进路。溜放进路上的分路道岔及时而正确地转换是驼峰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 溜放速度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调速工具对车组的溜放速度进行调整。在解体车列的过程中,车辆以调车机车推送的初速度自峰顶溜放,由于各车组重量、长短和走行性能的差异,即使在同一坡度的线路上溜放,各自溜放的加速度也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追钩"现象的发生,一种办法是加大峰顶车组溜放的间隔时间;另一种办法是通过调速工具对溜放车组的速度进行调整,使快行车组减速或使慢行车组加速。 推峰机车速度自动控制也称为推峰机车遥控。编组站的解体作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列车解体的作业效率。而解体作业的效率,则与推峰机车能否准确而及时地向峰顶推送解体列车有关。为提高解体作业效率,推峰机车应根据溜放车组的具体情况,可提高平均推峰速度,而达到提高驼峰的解体能力。 驼峰调车场尾部进行的调车作业主要是编组作业。为了提高调车效率,一般以平面溜放的方式调车。提高峰尾的调车能力对提高整个调车场的解、编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编组站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控制编组站的作业过程和处理货物列车信息的系统。它是由信息处理、计划管理、调车进路控制及解体编组过程控制等子系统构成。 二、课程特色 本课程针对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原自动控制)专业本身的教学要求,针对网络教学的具体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方法与手段,开发了一套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及网络教育规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的教学模式及相应的教学资源,综合使用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交互手段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多媒体技术:本课程的课堂授课、案例学习讨论等全部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具有链接和动态效果的PPT课件。 网络技术:本课程网站全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外开放,供校内学习者和交流者共享。 数据库技术:本课程在实际平台上运行的教学辅助软件、实验工作软件、网站维护、课件讲义、习题集等利用数据库技术管理和储存有关资料和数据。 交互手段:在情景模拟中,教师控制情景模拟进度,学生进行实际模拟,学生有疑问可进行网上交流。 本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根据编组站的主要任务而设置的调车驼峰设备,结合驼峰调车的作业特点和驼峰的平面与纵断面结构,首先熟悉和了解完成驼峰调车作业所涉及的主要驼峰信号基础设备、调速设备及测量设备的基本类型和工作原理,以这些基础设备为依托以驼峰调车作业的特点为依据,按照溜放进路控制、溜放速度控制、推峰速度控制几个功能系统有针对性的将课程内容划为八个主要学习章节,分别为编组站与调车驼峰、驼峰调车场的基础设备、驼峰溜放进路控制系统、驼峰溜放速度控制、推峰机车速度控制系统、驼峰过程控制系统、驼峰尾部平面调车集中联锁系统和编组站自动控制等。 三、学习方法及学习技巧 本课程学习除了必要的课堂讲授、答疑辅导外,也可以课下在线学习。除了网上的网络课程资源外,传统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即使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的条件下,系统阅读教材内容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在具体学习中,可以按照教师给学生设计的八个章节来进行学习,每个项目下都有学习任务,学生可以进行课后评价。 本课程在学习时给学生的建议如下: 首先为自己制定一个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计划;然后 按照自己所设定的计划进行学习,尽量克服学习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参照自己所确定的学习目标,随时检查和评估自己的学习进程;在学习中经常总结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随时按照自己学习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步调和进程;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各类学习资源(如:教学大纲、PPT、教学录像、学习资料、文字教材等)进行学习。

课程通知 >>更多
  • 检索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最新进展 2014-12-14
  • 搜集驼峰现场图片的通知 2014-12-11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