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以工程设计为主线,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面向全校自动化、自动控制、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建环、环工、工业设计等非机类专业,材料成型、材料科学等近机类专业,旨在拓展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综合性工程应用知识和培养复合型工程创新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研究任务是由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承担的。除承担非、近机类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外、还承担机类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学和创造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校一门历史悠久、覆盖面广、影响深远、发展迅速的校级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不但面向我校的非、近机类专业开设,而且还为准机类专业开设。目前我校每年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本科生约14个班次、500余人。由于本课程面向专业多,根据我校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我们开设了三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I类面向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等非机类专业; II类面向材料课程等近机类专业;III类面向交通运输和工业设计等部分准机类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针对非机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其开设目的是通过对机械工程领域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介绍以及机构学和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的讲授,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解决涉及机械方面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学习本专业领域中与机械相关的知识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理解机械工程领域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掌握常用机构与通用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性能特点、应用场合等基础知识;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绪论 (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2) 机器、机构、机械、构件、零件、部件、通用零件、专用零件等概念的含义 平面连杆机构 (1) 机构的组成、运动副、机构运动简图等概念与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2) 平面四杆机构的各种类型、演化过程与实际应用,急回特性与死点位置的概念 凸轮机构与间歇运动机构 (1) 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2) 间歇运动机构的概念与常见型式 机械零件设计和计算概论 (1) 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与设计步骤 (2) 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的种类与选取原则 (3) 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意义与方法 连接 (1) 常用螺纹及螺纹连接件的主要类型和应用场合,螺纹连接的防松方法; (2) 键、花键连接的类型、特点与应用场合。 带传动与链传动 (1) 带传动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V带与带轮的结构,带传动的布置、张紧及维护 (2) 链传动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滚子链与链轮的结构,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及维护 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 (1) 齿轮传动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齿轮的尺寸参数、材料与结构 (2) 蜗杆传动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蜗杆蜗轮的尺寸参数、材料与结构 轮系与减速器 (1) 轮系的概念与分类,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方法 (2) 减速器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 轴与轴承 (1) 轴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轴的结构与材料 (2) 轴承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工程制图 后修课程:专业课,毕业设计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机械设计基础》,卢玉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机械设计基础》,石固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课程通知 >>更多
  • 欢迎能动1303班的同学来学习 2015-09-01
  • 请在答疑讨论区参与互动,谢谢 2013-11-04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