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是建筑学与物理学这两门历史悠久的学科相互交叉产生的边缘性学科,究其历史不过100多年。它是利用物理学中的相关原理得出相应的结论、措施,应用服务于建筑设计之中,最终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建筑物理环境。 一. 建筑物理的学科性质 建筑物理是培养高级建筑设计人才不可缺少的技术类专业基础课。当然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对提高建筑设计质量,促进建筑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各大建筑院校均对此课越来越重视) 建筑物理是建筑环境科学的基本组成部分。“环境”一词的含义很广,它既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物质因素,也包含社会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精神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所处的环境。 从城市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到局部的构造设计,甚至施工管理,自始至终都涉及建筑物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二. 建筑物理在建筑理论体系中的位置 理论: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一切经验总结和认识观点,且形成体系。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也属于理论的范畴。 根据不同的依据和分类方法,可归纳出不同的理论体系形式,建筑理论体系也不例外。 建筑理论———基本理论————本体论———————设计思想——————建筑作品 (务虚) ——价值论————— (建筑思潮) —— …… —— ——创作论—— ——应用理论————方法论————————设计构思 ——工具论—— —— …… —— ——设计原理———————建筑表达 —— ——跨学科理论———建筑史学 ———————————— ——建筑美学 —— ——建筑教育学—— ——建筑心理学—— ——建筑技术 ———————建筑构造 ——建筑物理 ——建筑结构 ——建筑施工 —— …… —— …… —— ——建筑艺术 —— ——建筑哲学 ———————————— ——建筑评价论———评价原理 ————建筑批评———— ——评价主体 —— ——评价客体 —— (天津大学:邹德侬教授) 三. 建筑物理包含的内容 人体五大感觉: 视觉 -----所接受的信------→ 建筑光学 听觉 -----息量占总信------→ 建筑声学 热觉 -----息量95%以上-----→ 建筑热工学 嗅觉 触觉 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 第一节 人与室内热环境 § 第二节 室外热环境 § 第三节 传热方式 § 第四节 平壁稳定传热 § 第五节 平壁周期性不稳定传热 §第二章 建筑保温设计 § 第一节 建筑节能保温的途径 § 第二节 外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 § 第三节 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设计 § 第四节 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初步 §第三章 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 § 第一节 湿空气的物理现象 § 第二节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 § 第三节 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 §第四章 建筑防热 § 第一节 热气候特征与防热途径 § 第二节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 § 第三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设计 § 第四节 窗口遮阳 § 第五节 自然能源利用与防热降温 §第五章 建筑日照 § 第一节 日照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棒影日照图的原理及应用 建筑光学 §第一章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 第一节 人眼的视觉特点 § 第二节 基本光度单位及应用 § 第三节 材料的光学性质 § 第四节 视度及其影响因素 § 第五节 色度学基础 §第二章 天然采光 § 第一节 光气候和采光标准 § 第二节 采光口 § 第三节 采光设计 § 第四节 采光计算 §第三章 建筑照明 § 第一节 人工光源的光特性 § 第二节 灯具 § 第三节 室内工作照明设计 § 第四节 室内环境照明设计 § 第五节 建筑物室外夜景照明 建筑声学 §第一章 建筑声学基本知识 §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第二节 声音的计量 § 第三节 人的听觉特性 § 第四节 室内声学基础 §第二章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多孔吸声材料 § 第三节 穿孔板(空腔共振)吸声结构 § 第四节 薄膜、薄板吸声结构 § 第五节 其他吸声结构 §第三章 建筑隔声 § 第一节 空气声的隔绝 § 第二节 撞击声的隔绝 §第四章 噪声控制 § 第一节 噪声的危害 § 第二节 噪声评价指标与方法 § 第三节 噪声的允许标准 § 第四节 城市与建筑噪声控制 § 第五节 消声与隔振 §第五章 厅堂音质设计 § 第一节 音质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步骤 § 第二节 厅堂音质评价 § 第三节 厅堂容积的确定 § 第四节 体型设计 § 第五节 混响设计 § 第六节 室内电声设计 § 第七节 典型厅堂的音质设计 注:《建筑物理A》包括建筑热工学和建筑光学;《建筑物理B》包括建筑声学。 四. 建筑物理课的学习方法 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相关原理、概念、定律和计算方法,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结论、措施和技术途径,灵活的运用于建筑设计当中,以创造良好的建筑物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