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300011 课程英文名称:Career Plan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 学分数:1.0分 学时数:16 后续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Ⅰ》 适用专业:本科一年级 执笔人:凌 翔 审核人:王阳春 编写日期:2012年6月7日 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环节和丰富互动的小组活动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指导大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方法,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探索职业社会、拟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积极行动;同时,结合该课衍生的职业实践和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社会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大大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以静态教案转向动态方案设计,注重学生热点与需求,注重学生参与与感悟; 2、根据该课程体系、结构、重点,围绕各章节题目自行设定教学内容、课堂活动及作业; 3、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一)认识职业规划(2学时) 介绍开设此课的目的、意义,介绍该课程参与的特点和开放的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学期间需要培养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学习生涯规划理念,做生涯彩虹图生命线等练习。 (二)性格探索(2学时) 通过学习MBTI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并且理解职业与性格的(教学中设计互动环节) (三)兴趣探索(2学时) 本章内容强调在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时,将兴趣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学习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论。通过兴趣探索练习和标准化测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对其兴趣进行探索和分类,并学会适用“霍兰德职业索引”等工具来对职业进行考察,以及评估其与个人职业兴趣的适配度。(教学中设计互动环节) (四)技能探索(2学时) 本章介绍了能力和技能的概念及分类,通过撰写成就故事、适用技能词汇表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自己以往的各种经验中辨识个人所擅长的技能,同时也讲解了在简历和面试中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技能,从而达到展现自我、推销自我的目的;学习了解职业技能所要求的资源和方法,明确自己需要发展和培养的技能胜任心仪的工作。(教学中设计互动环节) (五)价值观探索(2学时) 本章学习马斯洛与赫兹伯格的相关理论,重点讲解如何借助价值观分类卡、价值观问卷等相关工具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认知和排序,从而能够列举并明确定义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价值观,并在进行职业决策时用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评判标准。(教学中设计互动环节) (六)工作世界探索(2学时) 本章将职业生涯探索者的视角从内部转向外部。工作世界是一个人实现其生涯理想的外部平台。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个外部平台,帮助个人实现其理想,是职业生涯中很关键的内容。本章从拓展学生对工作世界的认识思路、探索工作世界信息的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对工作世界的探索。 (七)职业规划中的决策(2学时) 经过自我探索和对工作世界的探索,综合两方面信息,进行初步的职业选择,为自己的生涯设立目标,确定答题的发展方向。本章学习决策的基本知识,分析职业决策中所存在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应对的方法,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重大问题上常用的决策风格,能够树立信心,为自己承担责任,自主决策。 (八)目标设立与行动计划(2学时)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勤奋等)的要求;了解个人的素质特征;制定提高个人素质的实施计划;根据目标职业要求,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钟谷兰、杨开著 2、《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美】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主编,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组织编译,侯志静瑾,伍新春等译 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训练教程》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蒋建荣、刘月波主编 4、《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曲振国主编,高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 5、《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赵北平主编。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采用灵活的考试方式(如实践报告、小组答辩等)。学期内,在八章内容中设计作业一次(如大学生职业测评报告、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职业生涯规划书等),作为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