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简介 《通信原理与数据通信》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在介绍模拟通信原理的基础上,以数字通信原理为重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分析和性能指标及数据通信技术的基本内容。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其通信方式是指通信的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工作形式和信号传输的方式。如果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其均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一般由:数据终端设备,通信控制器,通信信道,数据通信设备三大部分组成。 数据终端设备,简称DTE,即数据的生成者和使用者,它根据协议控制通信的功能。最常用的数据终端设备就是网络中的微机。 通信控制器,其负责进行通信状态的连接、监控和拆除等操作,同时还可接收来自多个数据终端设备的信息,并转换信息格式。 通信信道,是信息在数据通信设备之间传输的通道。如电话线路等模拟通信信道、专用数字通信信道、宽带电缆和光纤等。 数据通信设备,简称DCE,其功能是把通信控制器提供的数据转换成适合通信信道要求的信号形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传输质量。 二 主要技术指标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衡量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参数。常用的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有以下几种: 1信道带宽:信道可以不失真地传输信号的频率范围。传输模拟信号时,单位为赫兹,传输数字信号时,单位为比特每秒。 2数据传输速率(bps):数据传输速率是指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比特数。 3差错率/误码率:描述信道或者数据通信系统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指数据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信道上传输比特总数与其中出错比特数的比值。 4传输延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而使系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延误或滞后的现象。 三 主要内容 1 绪论:通信的基本概念、模型及其分类;通信方式;信息的度量;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 信号和频谱:信号分类;确知信号。 3 信道:信道分类;有线信道;无线信道;信道的影响;信道模型;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4 模拟调制系统:调制的概念;调幅系统;非线性调制系统;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频分复用。 5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模拟信号的抽样;抽样信号的量化;PcM编码原理;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语音和图像的压缩编码。 6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数字基带信号的频域特性;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与均衡。 7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二进制数字调制;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 8 差错控制编码:纠错编码的基本概念;几种常用的检错码;线性分组码;卷积码。 9 同步原理: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网同步。 10 数据通信概述:数据通信的概念;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数据通信网;网络协议与协议体系结构。 11 数据交换及数据链路控制:概述;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帧中继;异步传输模式;数据链路的功能;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12 数据通信设备与通信接口:通信终端设备;数字终接设备;V.24/EIA一232接口;复用器和集中器;协议转换器;网络连接设备。